分裂的欧洲各国会滥发货币。
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兴起的政策难题,则是资本账户的部分变相开放,企业利用人民币跨境贸易平台,从事人民币跨境套利,也已经开始影响并威胁到境内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未来的改革重点,可能仍然是先弹性化再市场化。
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没有实质性的推进。同时,中国各商业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上在过去5年内出现了长足的进步,这表现在各银行普遍提高了风险部门的级别和投入力度,并开始真正开始关注信贷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酝酿近两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1月6日与7日召开。随着海外人民币的逐步聚集,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境套利交易的不断升温,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挑战。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推行的雷厉风行的国企和金融改革为今后十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和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对这些现象的准确评估,不仅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同时,金融政策的决策者也应该认识到,堵不如疏,与其在出现问题时保持一个保守的心态,不如认真考量市场行为背后的逻辑,进行正确的疏导。对于创办人最大的挑战,就是个人的定位:你要做终结者还是开启者。
一个是对内透明,公司没有什么需要隐瞒大家的事。像读人之初、性本善一句话最后要变成肌肉的活动,要深化到骨髓里,升华为终身的信仰。奥巴马在竞选前也就相当于中国的科级干部,通过一年半的全美演讲,竞选成了大哥。这些都是上市公司,老板的股权是受约束、透明的,这对财产的传承起决定性作用。
如果把互不相识的两个男人放在黑屋子里,他们就都可能会想着先下手为强,很容易会打起来。所谓终结者就是人选人,越选越差,不去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大家赚完钱一拍两散,或过分追求个人财产最大化,公司变成一个人的公司,对外、对内都不透明,家庭关系混乱等,这些都可能使你变成终结者。
这个过程就是制度选人,因为谁都可以报名,接近于奥运会的游戏规则。到了我们这代,经过改革开放,民营企业进入第二个黄金时期。所以股权相对分散、透明的董事会加上合理治理、外部监督,这样的公司财富往下传承成功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是这种情况。另一个大佬家也是,第二代直接人工受孕,一下生三个孩子,孩子们连妈是谁都不知道。
在人的传承上,光靠人选人成功率非常低。时代环境变化导致你永远不可能复制一个自己,所以人和人的传承是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满意的。万通是上市公司,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受益人拿一部分,这样可防止辛苦创下的家业被不争气的孩子糟蹋掉,从而规避风险。
富人的财富早晚是大家的,不必仇富读书时经常讲继承老一辈的传统、理想,那都是精神传承,比较抽象,但财产传承则比较具体。这是制度安排,不是道德安排,如果是道德情操的话,为什么早几年不想这事,老了快死了才想这事?希望中国未来也这样,把制度设计好,那些有钱人老了快死的时候,他自然会采用这套制度。
如果遗产是房子,就得先变卖房产,换得现金,这一过程完成后,可能只能剩下70万?80万元,再交完遗产税,所剩不过20万?30万元而已。这样里外一算,再加上诉讼费、律师费,没准还赔钱。
通过建立无缺陷的制度以弥补有缺陷的人的失误,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才叫系统有效,这也是民营企业事业传承唯一正确的努力方向。来源: 中国企业家 进入专题: 财富 。时代完全不能复制了,以前头悬梁、锥刺股,拿个瓶子装些萤火虫照着读书,还有凿壁偷光什么的,是那时的环境,今天在网络上泡着的就是读书人。这件事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这么多困扰?因为它十之八九都做不好,但还得做,就像人们追求爱情,十之八九都不顺利,有时只是昙花一现,但最后日子还得过,传承也是这样。所以财产的传承跟婚姻有很大关系。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富二代的话题,我在上海还看到有专门做富二代自律培训的组织。
经典就是故事加启示录。从各方面看,企业的传承、财富的传承、精神的传承在今天的民营企业里已经变成了第一代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它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股权设置上避免一股独大,适度加强公司资本的社会化构成。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鼓励富人好好赚钱,因为他越富,咱沾光越多。
解决这些问题成功的概率非常小,有些人费尽心机用二三十年来解决,做得还行,但非常累。假定你的治理结构完全私人化,私人占50%以上的股份,属于集权决策模型,如果正确的决策按100分满分算的话,那他经常会作出从负90分到正90分的决策,太跳跃,很不稳定,正确的概率不高。
股权或其他财产的转让也要交税。资产转移到境外,操作不好就违法,中国现在的法律是堵,中间会有风险。1956年民营企业裸捐以后,政府拿这个钱办了国有企业,使其变成了国有资产,经济差点崩溃。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财富很少有传承成功的。
比如说巴菲特,财产如果不捐,股价维持不住,后代能不能交得起遗产税都不知道,所以按美国的制度,他不捐不行。公司对外的透明度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内部约束力的加强,包括人的制度约束、道德约束、行为约束等,保证更好地执行制度和传承。
我觉得这个方法是对的,你开始重复的时候会有抗拒,因为内心有你以前装进去的东西,现在要塞进去另一个东西,那就得使点劲,把旧东西逐渐压转,与塞进去的东西融合,变成新东西,最后经过反复咀嚼,逐渐理解、升华。因此中国应该鼓励私人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因为人们觉得捐给基金会至少不会被不适当的人乱搞,比如一些公职人员拿这些钱去大吃大喝、办国有企业等。
这样看来,第二代没什么可指望的,所以也不用仇富,政府都替人民安排好了,富人的财产都是大家的,就算你坐拥百亿,除非你有本事不死,一旦去世,这都是社会的钱,有产者想把钱在中国传下去的梦想显然要大打折扣。从以往的制度、基因、文化、历史来看,在中国没有传承财产的智慧和制度条件。
通过信托,比如可将受益人分成三份,孩子拿一份,公益基金拿一份,另外一份给家族其他人。这样就将控制权、收益权和未来的财产所有权阶段性地做了划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使用信托的方法比较好,把财产做个信托,通过专业团队来管理,使子女变成受益人,但不成为经营者。单细胞的组织,生命力都很弱,但如果多细胞组织很多功能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楚,也会很乱。
但往后走,公司权力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主导,容易作出低于60分的决策,而且公司多头用力,逐渐也会走下坡路,过去这样的事例非常多。制度选人就是根据第三方规则在透明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进入的机会,对最后胜出者大家才是服气的。
万通做绿色,品牌、口号、LOGO等软性东西会让个人不太敢去挑战违反制度约束的事情。有些民营企业,私人消费、捐款都从公司出,公司就很容易崩溃。
第二步就是对照检查,这么伟大的事看你做得怎么样,结果发现哪都没做好,离组织的要求太远,内心极度不安,深度忏悔。还有香港的小甜甜龚如心,她老公被绑架后失踪了,她经常和一个风水先生在一起,她死之后这个风水先生陈振聪拿着遗嘱来索要财产,结果打官司没成功,大姐的脸面却都掉地上了,后来家里其他人把财产捐给慈善机构了。